在 2026 世界杯亚洲区预选赛 18 强赛第八轮中,国足主场 0-2 负于澳大利亚,遭遇世预赛三连败,彻底丧失直接晋级资格。赛后,名宿范志毅的一番犀利点评再次将主帅伊万科维奇的战术安排推上风口浪尖。
范志毅在直播中直言:“菱形中场单后腰的阵型对球员能力要求极高,需要全方位的传接和跑动能力。但以目前国脚的水平,根本无法支撑这种战术。” 他建议伊万尝试 541 或 451 阵型,强化中场防守厚度,同时利用反击冲击对手防线。这一观点与前国脚李毅的呼吁不谋而合 —— 后者在社交媒体上公开恳请伊万 “放弃菱形中场”。
事实上,国足在定位球防守上的漏洞已成为顽疾。三场世预赛中,球队共丢 12 球,其中 6 球来自头球,且均发生在上半场尾声阶段。范志毅指出,单后腰体系下,中场拦截与协防能力不足,导致防线频繁暴露空当。对阵澳大利亚时,黄政宇在中场孤立无援,多次被对手突破,印证了这一战术的脆弱性。
面对外界的批评,伊万在赛后新闻发布会上情绪激动,将失利部分归咎于球员状态 ——60% 的国脚在联赛初期未获出场机会。但舆论普遍认为,这一解释难以服众。名宿毛剑卿直言:“赢球靠球员拼命,而非战术设计。”《济南时报》则犀利指出,伊万的 “442 菱形中场执念” 已陷入僵化,进攻端缺乏有效套路,防守端定位球漏洞始终未解决。
更值得关注的是归化球员的使用问题。对阵澳大利亚时,塞尔吉尼奥直到第 60 分钟才替补登场,此时国足已 0-2 落后,错失调整时机。范志毅认为,伊万在关键场次中未能及时启用归化球员,导致阵容调整滞后,进一步加剧了场上被动。
目前,国足在 C 组积 6 分排名垫底,仅剩两场比赛。尽管伊万仍乐观表示 “目标是小组前四”,但舆论普遍认为,若不调整战术,恐将提前出局。前国脚谢文能的受伤离场更让球队雪上加霜 —— 伊万赛后解释称 “保护球员是为下一场蓄力”,但球迷质疑这一决策是否过于保守。
j9官网回顾国足世预赛征程,伊万科维奇的执教争议早已埋下伏笔。36 强赛阶段,他曾因冒进与保守的矛盾决策,导致球队惊险晋级。如今 18 强赛的溃败,再次暴露其战术体系与球员能力的脱节。正如范志毅所言:“现在不是讨论伊万是否下课的时候,而是必须做出改变。”
当 7 万球迷的呐喊化作失望的叹息,国足的世界杯梦想已濒临破灭。范志毅的谏言能否点醒 “固执” 的伊万?或许,唯有放下执念,以更务实的战术应对强敌,方能为中国足球保留一丝尊严。毕竟,在残酷的竞技场上,没有 “坚持” 的资本,只有 “变通” 的出路。